新闻中心


26

2024

-

04

2024年第11期--第一批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通过建设成效评估

时间: 2024-04-26 14:05:14 |   作者: 企鹅电竞网站


  2023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水利部组织对2022年全国首批7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做评估,7条河湖均通过评估,排名顺序是:浙江省灵山港、福建省九十九湾连通水系、广东省南岗河、江西省宜水、重庆市临江河、安徽省明湖、江苏省焦港。

  7个项目所在地围绕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提升河湖管护能力、助力流域区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批可供借鉴的做法经验。

  河湖安澜是河湖保护治理的底线,防洪保安全是幸福河湖建设的基础条件。各地结合项目建设,规范实施岸线空间管控,持续推进河湖库“清四乱”,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并利用地方资金,开展了堤防护岸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不断的提高河湖防洪保安全能力。7个河湖防洪达标率均达到100%。重庆市临江河构建以堤防护岸为主、水库拦蓄为辅的防洪工程网络,全流域建成堤防护岸103公里,完成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范开展河道清淤疏浚26公里,畅通河道行洪通道。江苏省焦港综合实施焦港沿线驳坡修复、疏浚清淤工程,焦港河道沿线年一遇。

  着眼改善河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因地制宜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打通河道及沿河池塘、整治断头河,连通河湖水体,优化、恢复、重建区域水系布局,增强河湖引排能力和水体连通性。福建省九十九湾连通水系,在北溪建设中型双向内林泵站、在西溪建设大型湘桥泵站,进一步打通内林引水渠、东坂连接渠等排涝卡口,构建大连通大排涝枢纽,形成以泄为主、联排联调、蓄滞泄结合的防洪体系。安徽省明湖串通了流域河湖库渠脉络,统筹入湖支流水量水质,形成水量互补的水网工程,有力保障明湖流域生态用水需求。

  各地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补充完善前端监控设施设备,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逐步的提升河湖监管水平。浙江省灵山港整合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天、空、地、人”一体化感知网,可远程遥控无人机巡河,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销号全过程可视化、闭环式管理,河湖管理上的水准极大的提升。重庆市临江河搭建“智慧河长”管理平台,整合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问题一键上报和交办处置。广东省南岗河构建洪涝共治体系,全要素模拟防洪排涝。

  各地在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的基础上积极配套项目资金,2022年7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利用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6亿元,地方共计配套资金10.1774亿元,充分的发挥了中央水利投资的拉动作用。广东省南岗河项目的中央水利发展资金为7908万元,拉动地方配套资金近4亿元。浙江省灵山港项目的中央水利发展资金为7373万元,拉动省级财政配套、县财政配套及社会资本约2.2亿元。

  7个幸福河湖项目,有城市河道,也有农村河道,还有湖泊,有的是通航运河,有的是山区河道,类型较多,极具代表性,对各省面上的幸福河湖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通过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浙江省在全省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以总河长令印发《浙江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80%以上县(市、区)达到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目标。重庆市在全市实施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要求2027年建成市级幸福河湖100个以上,2035年建成市级幸福河湖1000个以上。

  各地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处理保护和发展、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因地制宜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河湖保护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频共振、同步提升,慢慢地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复核评估情况,7个河湖公众满意率均超过96%。

  在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与地方推进幸福河湖创建的进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以河湖本底为基础,保留本色,突出特色,涌现出很多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总河长牵头统筹,高位推动,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河长协调配合、同向发力,一体化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重庆市市级河长现场调研、指导推动临江河幸福河湖建设,市委、市政府将临江河幸福河湖建设纳入重庆市“一号工程”、作为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重要内容重点推进,永川、江津两区分别成立区级总河长担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全方位抓紧抓实任务落实,统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区域协同,锚定幸福河湖建设目标,各部门相向而行,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凝聚河湖治理保护强大合力。重庆市临江河流域内永川、江津两区签订合作协议书,实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浙江灵山港以流域为单元整体打造幸福河湖,建立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立水利、农业、文旅、体育等部门融合推进机制,上游强化源头保护,下游强化综合治理,形成各尽其责、协同治理、运转高效的河湖保护治理格局。

  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的基础上,强化群众保护河湖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推动群众成为河湖管护的主力军,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共治。江西省宜水将河道分段,引导群众对河道卫生、水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等方面做保护。广东省南岗河通过河湖长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河涌巡查、水面保洁、绿化管养、管网维护、志愿者团体的基层河湖管护队伍体系,推动实现“河长治”。江苏省焦港引导沿河村落订立村规民约,约定保护河道沟塘生态环境,建立“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的机制,不断强化群众管河护河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彻底打通河湖管护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承诺践诺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结合河湖自然禀赋及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推动生态资产赋能增值,分区分段拓展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发展培育新兴起的产业,锻造提升优势产业,推进绿色GDP持续增长,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渠道。浙江省灵山港挖掘河湖生态产品价值,促进流域农业及滨水旅游业融合发展,2022年灵山港流域全年吸引游客约28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7亿元,直接带动1万余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江西省宜水聚焦实现水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构建融合发展“生态圈”,聚力打造棠阴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建设蔬菜基地,一体化推进农文旅、工商贸、景田村融合发展。重庆市临江河依托流域河库资源,发展卫星湖水花水产养殖基地、来苏稻虾、五间西瓜等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治水实践,以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重点,深入挖掘河湖相关历史古迹、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开展水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工作,扩大河湖文化影响力,不断丰富和提高幸福河湖内涵与品味。浙江省灵山港加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的保护和宣传,将废弃水电站打造成艺术高地。江苏省焦港深入挖掘200余份相关文化元素、史料,挖掘渡江战役东线起渡点、焦港历史变迁等内容,弘扬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福建省九十九湾收集整理古籍文献史料,编纂河源文化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