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管系列
紫建电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5-01 17:19:58 | 作者: 企鹅电竞在线网站
矩形管系列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消费锂电池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之“C3841锂离子电池制造”。
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稳步的增长分化态势更趋明显,美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不确定性逐渐增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3年发达经济体整体经济增长率为1.6%,其中美国和欧盟2023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5%和0.5%;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将稳步增长,2023年增长率为4.1%,预计2024年增长率保持4.1%;全球增长率预计2024及2025年保持在3.1%及3.2%。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从始至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5.2%。
2、伴随5G技术商业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AI智能化、5G技术商业化、物联网等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市场迅速崛起并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蓝牙耳机、智能手表和手环、AR/VR眼镜、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电子烟、无人机、车载记录仪等为代表的多个消费电池应用场景,为消费类电子商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消费电子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相比传统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品类款式更多样、产品更新、周期更短等特点,锂离子电池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受益于新兴消费类电子商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小型电池出货量为113.2GWh。根据研究机构GGII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码电池出货量达49GWh。
3、随着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迭代,蓝牙耳机的销量和渗透率在波动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023年上半年,继续受2022年下半年国际复杂环境、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原材料成本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消费电子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和游戏设备以及蓝牙耳机等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蓝牙耳机的出货量下滑至6,158万部,同比下降10%;第二季度恢复个位数8%的增长,出货量达6,816万部。
2023年下半年,新兴消费电子行业在开始温和复苏,加上产品智能化和AI赋能的加持,不断驱动新兴消费电子行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迭代,大量新产品的涌现,为消费电子产业链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蓝牙耳机出货量增长3.9%;第四季度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出货量同比增长6.5%。
4、伴随“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可穿戴设备有望扭转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格局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较广,传统消费领域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电池、平板电脑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等。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展到包括可穿戴产品在内的新兴消费领域,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带来新的行业增长点,扭转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格局。
随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交互跃升,以及智能创新和云端技术的加持,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领域涌现出了更多更智能的可穿戴设备,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可穿戴设备包括AR/VR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类型产品,其主要应用于教育、培训、医疗、设计、广告、娱乐等领域,并且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各类可穿戴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延展。随着应用场景及领域的不断扩大,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根据研究机构IDC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式设备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6%,达到1.4840亿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470万台,同比增长7.5%,整体市场持续增长,正在进入稳定复苏状态。
随着技术迭代和消费升级,人们在探索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技术过程中发明了AR/VR设备,其在人机交互、沉浸式体验等方面展现出区别于过往产品的技术创新。基于优秀的生态功能以及出圈的场景化应用,AR/VR设备已成为可穿戴设备发展中的吸睛点。
新一轮科技浪潮下,AR/VR设备正以全新的交互体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以及空间计算能力,加速向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升级迭代。这个过程中,AR/VR头显设备正迎来新一轮增长。根据研究机构IDC公布的报告显示,预估2023年全球AR/VR头显的出货量为810万台,同比下降8.3%,但在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增长了130.4%。2023年中国AR出货量为26.2万台,同比上涨
154.4%,VR出货量为46.3万台,同比下滑57.9%;2023全年,AR出货占整体中国市场AR/VR出货的36.1%,创历史新高,其中在第四季度AR出货量为11.8万台,VR出货量为11万台。随着新一代AR/VR产品陆续上市,2024年,AV/VR将迎来巨大复苏,出货量预计将增长46.4%;而中国AR市场出货预计增长101.0%,分体式AR出货预计占整体AR市场的87.6%。
(3)智能手表/手环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结合多元化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
随着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以及传感器、芯片等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主要代表之一,智能手表/手环凭借它的便携性、健康监测、个性化、运动性、高颜值、支付、解锁、与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优势,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健康监测等方面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体验感,产品迅速引爆市场。智能手表/手环各种功能持续升级优化,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佳的消费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
根据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实现1.4%的温和增长,出货量达1.85亿台;新兴市场的贡献尤为显著,为整体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此外,基础手表多样化发展也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该报告进一步分析,未来可穿戴市场的振兴,将高度依赖于产品和技术创新;其中,AI技术驱动、健康监测功能以及户外设备的蓬勃发展,被认为是引领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对于2024年的可穿戴腕带市场发展趋势,该研究机构持谨慎乐观态度并预计市场将实现7%的增长。
近年来,电池行业发展迅速、创新频繁,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池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在积极探寻提高电池续航能力的方法。目前新材料开发是主要的解决方案,新材料的开发主要是对正负极材料的开发,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新型负极材料中,具有潜力的主要有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钛酸锂、石墨烯;新型正极材料中,主要有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材料等。
未来,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将朝小型化方向发展并兼顾续航能力,因此电池容量密度的提升将是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
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是电池行业的三大要求。在当前锂离子电池体系下,依靠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和电解液的组合可能在3-5年内将达到性能极限,但仍无法彻底满足对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与成本的要求;而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这三方面均具备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潜力,因此,受到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
固态锂电池指电池电解质部分采用固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不同之处在于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电解质盐、隔膜。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力争在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未来的固态电池有望发挥安全与柔性优势,率先应用于对成本敏感度较小的微电池领域,如植入式医疗设备、无线传感器等;然后随着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进入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为锂电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引擎。
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系新兴消费类锂电行业的头部企业,并于2022年8月8日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
公司通过多年自主研发和生产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成果,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扣式可充电锂电池的技术垄断和专利壁垒,成为了国内采用叠片工艺规模化生产扣式可充电锂电池的标志性企业。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音频、互联网、智能穿戴等领域,依靠先进的技术、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树立了“VDL(紫建电子)”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积极践行“应用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路线,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锂电市场占有率,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聚合物锂电池专业方案一站式提供商。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各类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蓝牙耳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AR/VR眼镜等)、智能家居、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车载记录仪等。
公司通过多年自主研发及生产经营,已积累了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201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20项)。公司专利成果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扣式可充电锂电池的技术垄断和专利壁垒,使公司成为国内采用叠片工艺规模化生产扣式可充电锂电池的标志性企业。
锂电池产品分为动力锂离子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和储能锂离子电池,公司专注于消费类锂离子电池领域,且专精于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按照产品外形划分,公司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方形电池、扣式电池、圆柱电池、针型电池等产品系列。各产品系列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的方形电池基于尺寸不同分为正方形电池和长方形电池,方形电池内部极片采用卷绕工艺或叠片工艺,壳体采用铝塑膜或钢壳进行封装。
公司的方形电池主要应用于各式蓝牙耳机及其充电盒、智能家居、智能手环、蓝牙音箱、AR/VR眼镜、行车记录仪等下游产品,其型号众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方形电池可根据客户产品需要进行设计,以满足客户在尺寸、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速度等方面的需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周数、高安全性等特点。
公司的扣式电池为各种不同尺寸的纽扣形态的电池,分为硬壳扣式电池和软包扣式电池。
公司的扣式电池主要应用于各式蓝牙耳机、睡眠耳机、可穿戴设备等下游产品。扣式电池直径在7~20.0mm范围内,厚度在9.0mm以下,可根据客户产品需要进行设计,以满足客户在尺寸、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速度等方面的需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周数、高安全性等特点。
硬壳扣式电池具有外壳强度高、易于装配的特点,在耳机内部可以采用弹片式接触法取代传统的焊接方式,具有易于装配、易于更换、生产成本更低的优点。叠片扣式电池较卷绕扣式电池还具有产生的电磁干扰更低的特性,有利于降低耳机的背景噪声。
公司的圆柱电池为各种不同尺寸的圆柱形态的电池,主要应用于各式蓝牙耳机类、可穿戴设备、电子烟产品等下游领域。
公司的圆柱电池直径在4.0~20.0mm范围内,可根据客户产品需要进行设计,以满足客户在尺寸、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速度等方面的需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周数、高安全性等特点。
公司的针型电池直径在6.2mm以内,外形是规范的圆柱体,外壳强度较高,易于耳机厂商进行装配,可以弥补软包圆柱电池的结构缺陷,可根据客户产品需要进行设计,以满足客户在尺寸、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速度等方面的需求,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周数、高安全性等特点。
公司产品的主要物料包括保护板、钴酸锂、负极活性材料、隔膜、极耳、铝塑膜、五金盖板等。
为保证公司原材料的质量和供货稳定性,在正负极材料、铝塑膜等电池主要原材料方面,公司原则上要求开发1-2家备用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等相关制度或控制措施,并定期对供应商产品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及辅导,确保供应商持续满足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
基于节约成本、降低供应风险、保障供应等因素,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动态评价管理制度,并对供应商的来料质量、来料交期、技术支持与配合、8D时效等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公司会要求限期改善,对于质量表现差、改善无效或合作态度差的,公司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公司产品型号繁多,且定制属性较强,因此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管理模式,即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制定生产计划、排产。公司生产环节主要由计划部门(PMC)和生产部门共同主导,生产部门根据PMC下达的生产计划要求协调各车间进行生产制造,保证产品及时交付。
为满足客户对产品品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公司制定了《综合管理体系质量手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等系列生产品质管控制度。同时,公司已导入了MES追溯系统和QMS品质管理系统,利用二维码、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对每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全程追溯,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管控快速响应能力。
公司销售中心依靠行业、展会、互联网平台等多方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并自主开发客户。客户通常会先进行产品性能测试,测试合格后,再经过长期严格的审核,达标后将公司列入其合格供应商名录。进入供应商名录后,客户会根据需求下订单,公司获取客户订单后,联合公司相关部门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有效对接,组织产品的研发、生产、交付等工作。
另外,公司注重客户体验,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凭借过硬产品和优质服务,公司与众多国际一流及知名通讯、音频、互联网品牌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对于基础研发,公司采取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的自主研发战略,践行“应用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路线,进行“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公司的基础研发职能主要由全资子公司紫建新能源承担,主要负责在材料体系、化学体系平台、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的前瞻性技术研究和突破,在满足主流客户现有需求的同时,继续探索更优的技术路径和材料方案,应对技术进步和迭代带来的冲击和变化,为公司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和创新成果。
对于应用研发,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按照客户提出的规格要求、技术指标等进行针对性研发,从而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公司的应用研发还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改进方面的研发。
为指导产品研发工作,公司制定了《设计开发控制程序》等制度,规定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等各重要阶段执行控制的内容、方法及要求,以确保设计开发有效执行,并满足客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对于研发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公司建立了一整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奖罚制度》《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保密管理程序》等,从而做到奖惩有据、保障有力。
公司始终重视以技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积极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敏锐捕捉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叠片工艺硬壳扣式电池,在技术路径上与瓦尔塔公司的卷绕工艺硬壳扣式电池具有显著差异,并且具有内阻低、倍率性能好、形状适应性强等优势;已经和瓦尔塔公司一同对国内后入者形成了一定的专利优势。
同时,公司不断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201项专利技术(其中发明专利20项),专利涵盖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耐高温性能、锂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分析、锂电池化成、极片制备等方面,专利技术应用于公司的全产品线、优秀的技术创新平台及人才团队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设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紫建新能源,主要进行锂电池技术的基础研发,各生产基地设立研发部主要进行产品应用相关的研发,包括订单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小试、测试分析、量产技术支持及生产工艺优化等工作,形成了覆盖基础研发、产品设计、工艺创新等全面的综合技术创新平台。
目前,公司已组建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的技术研发队伍,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且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行业研发经验,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募投项目(含研发中心)的顺利实施,公司将继续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人才激励体制,不断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公司下游终端主要为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等特征。公司通过多年深耕新兴消费类锂电池市场,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断巩固技术竞争优势,并获得较为丰富的技术成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
公司紧贴新兴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沿,践行“专而精”的竞争策略,为公司构筑了有效的防御屏障,主要表现为由于专利壁垒及产品的独特性,客户对公司产品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从而加大了行业中其他参与者和潜在进入者的竞争难度。另外,因为长期专注于新兴消费类锂电池领域,公司在产品研发与设计、客户需求的及时响应、柔性化生产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竞争能力。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新兴消费类锂电池,在蓝牙耳机等智能化电子科技类产品的风口出现时,及时抓住了市场的先机,较早进入下游知名品牌的供应链,从而树立了“VDL(紫建电子)”的良好品牌形象,抢占了高起点客户资源的竞争先机。
在与国际一流及知名品牌合作过程中,公司不断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上述客户需求较为稳定,产品更新速度快,可为公司带来稳定增长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与之合作的过程中,公司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研发活动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现有客户并开拓新客户。另外,由于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多数都是国际一流或知名品牌,这些品牌给公司产品带来的背书效应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下游客户中的地位,有助于公司在维持现有客户的前提下,发展新客户,利于公司客户资源优势的进一步扩大,使公司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凭借公司技术创新优势、较早的市场布局以及良好的品牌口碑,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覆盖了通讯、音频、互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客户品牌,已成功进入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B&O、森海塞尔、Jabra、缤特力、索尼、LG、松下、先锋、铁三角、Marshall、3M、Anker、谷歌、Jlab、漫步者、JVC、一加和1more等国际一流及知名品牌供应体系。
公司经营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定制性特征,下游客户需在其终端产品定型时,通常需要将产品各项指标与电池生产企业充分沟通并进行针对性研发。电池生产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多部门配合进行样品的持续优化,样品完成之后,需要交给客户进行认证,通过认证后进入小批量试产,试产合格后才可能批量生产。因此,电池生产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能力以及定制能力、响应速度是下游客户关注的重点要素。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精于新兴消费类锂电池领域,已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成熟配套体系,并能够对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快速响应,具备获取下游客户优选的核心竞争力。
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复杂,对于各工序一致性、稳定性具有严格要求。同时,公司产品应用终端具有种类和规格型号繁多、更新换代快速等特征,需要电池供应商具备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生产制造能力。
公司十多年专注于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制造、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创新,已形成了生产工艺成熟、装备先进适用、人员操作熟练、生产资料配置合理、质量控制规范等生产制造优势。
目前,公司已在涂布、冲切、制袋等多个工序中拥有相关核心工艺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制造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满足更高品质、更高性能的生产制造需求,为公司赢得了快速抢占市场的机会。
公司生产具有小批量、多批次、差异化、定制化属性,与标准化产品生产相比,对生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专注于细分领域多年,与客户的磨合非常充分,已经发展出迅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坚持实施“全过程、全企业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相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以及客户要求,公司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通过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以及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等的认证,从研发端到售后端各环节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文件执行,从而有效地管控质量隐患。
与此同时,公司产品已通过中国CQC、美国UL、欧盟CE、日本PSE、韩国KC、中国台湾BSMI、泰国TISI等多国和地区的产品安全认证,可基本满足全球销售需求。公司具有完整的产品性能测试能力,测试能力完全满足CQC认证、CE认证、UN38.3认证和UL认证等第三方要求。
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各类新兴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为主要使用在领域,包括蓝牙耳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AR/VR眼镜等)、智能家居、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车载记录仪等。
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带领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同时通过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改良升级实现降本增效。2023年实现合并收入97,215.75万元,同比增长5.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62.79万元,同比下降44.81%。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巩固技术优势,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已累计获得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在生产制造方面,公司不断通过设备改造、工艺优化、技术升级等工作降本增效。为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建立了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工厂平台。此外,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在各工厂推进质量管理系统(QMS)以优化质量管理作业,有效规避了质量风险,进一步提升质量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
公司整合在产业配套和技术支持等上下游的资源优势,搭建新型业务组织和机能,积极捕捉新兴领域和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比如储能电源、AR/VR、游戏手柄等市场领域),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五十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和目标要求,深耕消费锂电领域、拓展新兴能源市场,积极践行“应用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路线,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和生产基地,“聚焦大客户、稳住基本面、寻求新增长”经营策略,逐步扩大锂电市场占有率,致力成为行业领先的聚合物锂电池专业方案一站式提供商。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的机遇与挑战,公司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及市场竞争形势,制定公司2024年度经营计划,重点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紧研发中心新场地部署和推进工作,加大对核心产品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研发产线和技术设备,持续引进研发人才和资深专家。同时,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对内研产协同和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强化公司在工艺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和创新实力。
整合开州、万州、东莞和云阳四个制造基地的产能利用和资源配置、提升各厂区的产供协同和生产效率,提升员工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加速订单执行和交付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产线自动化、智能化作用,强化各厂区环保安全、节能降耗指标,最大化降低成本和损耗,为双碳目标和规模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加速越南工厂的建设进度,为海外产能布局和市场拓展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继续保持对原有市场渠道和客户网络的积极维护和深度挖掘,聚焦大客户和重点项目,狠抓产品质量和订单交付;同时,整合公司在产业配套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捕捉新兴领域和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比如AR/VR、游戏手柄等市场领域),以期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占有率。
继续调整和优化内部运营管理结构,强化公司组织机能和管理效率,积极推进和实施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提升业务骨干和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学习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做好管理优化和系统升级工作,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公司属于锂离子电池行业,主要为包括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提供配套锂离子电池产品。
公司的经营情况受到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需求的影响,而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行业受宏观经济发展影响,宏观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增长较快,则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增加,从而带动公司产品销售增加;反之,则有可能抑制公司销售增加。因此,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可能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对行业研究,把握行业政策动向,洞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紧跟行业发展潮流,调整公司研发、生产、销售布局。
公司产品为新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随着下业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AR/VR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等新兴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与之相关的锂离子电池行业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如果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不能持续推出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并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并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那么公司的市场扩张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应对措施:面对市场竞争,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满足市场需求的竞争力产品;公司致力于市场渠道和客户网络的不断拓展,以获取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市场订单;同时,公司也着力提升业务团队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品质和粘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尤其是钴酸锂、三元等正极涂膜材料受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如果主要原材料价格因宏观经济波动、上下业供需情况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规模采购方式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工艺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耗、价格更低的替代物料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占比。
锂离子电池制造属于知识密集型领域,对产品的开发、设计及生产需有较高的技术积累,客户对产品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安全、快充等要求较高。因此稳定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和销售人才队伍是公司保持创新能力、业务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公司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激励、升迁和约束机制,但仍无法排除核心人员离开公司的可能。如出现公司核心技术失密或核心人员离职的情况,将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拥有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的研产销管理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公司将持续引进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技术专家和专业人员,继续夯实技术团队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技术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资料保密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制订了《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与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签订了涉及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约定相关人员应遵守并履行与其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都将逐步扩大,这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研发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能力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要求,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则可能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优化管理系统,引进科学管理方法,逐步引入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并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组织机构和公司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风险。同时,加强人才储备及管理团队建设,强化内部信息沟通、交流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和团结,提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及运作效率。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彤程新材:光刻胶产品线取得新突破,预计多支ArF/ArFi产品将在下半年逐步实现量产导入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已有7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755.29万股,占流通A股25.55%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9.17元。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限售解禁:解禁336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47.51%,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678.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9.59%,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下一篇:精品文档]槽钢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