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带方圆管系列
钢材供需分析(钢材市场分析)
时间: 2024-08-02 06:54:51 | 作者: 企鹅电竞在线网站
镀锌带方圆管系列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钢材供需分析(钢材市场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调是“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国民经济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对钢铁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2009年以来,全球制造业大幅回升,主要经济体出口和投资大幅度增长,带动钢铁终端消费需求和生产快速回升。然而,2010年下半年,经济稳步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工业生产和出口增速下降。当然,基数因素也不容忽视,但2010年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确实放缓了。尽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去年11月的首尔峰会上宣布将加强国际政策框架以维持全球经济复苏,但根据各方预测,今年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的趋势越来越确定,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变化将对2011年的钢市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美国和日本开始步入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率为4.8%。但由于上半年增速超过5%,下半年增速呈明显下滑趋势,预计2011年增长4.2%,比2010年低0.6个百分点。联合国和经合组织去年11月的预测也显示了类似的下降趋势,2011年的增长率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0.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1年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预测比今年分别下降了0.3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中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很高,但也是一个放缓的趋势。(见下表)
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将呈现放缓趋势。钢铁主业,无论是基建、地产、汽车、造船还是别的机械制造业,都面临增速下滑的局面。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也预测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前景将放缓。然而,推动钢铁终端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府明白准确地提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转变,巩固和扩大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环保产业将迎来建设高峰,其中水电建设金额约8000亿元;城市地铁建设总投资约10581亿元;中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升级,厂房建设、装备制造、科技园区建设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将刺激各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国家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棚户区和危房改造。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套,同比增长72.4%;国家也会在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总的来说,明年市场需求将保持强劲。
制造业PMI是预测经济走势的主要先行指标之一。从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走势来看,即使考虑季节性消费力变化的因素,也有不同程度放缓的趋势。
(1)美国的经济稳步的增长仍在继续,但消费力和出口的下滑以及坚挺的失业率促使奥巴马政府推出总额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旨在通过增加流动性来刺激消费和出口,以此来实现经济加速增长。从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2009年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实际上在2010年4月已结束,11月份下降到56.6%,比今年的峰值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从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也是振荡下降的趋势。
需求下降导致产量和钢材市场价格都呈下降趋势。美国粗钢产量下降趋势与CRU北美钢价指数变化趋势一致。2008年12月,美国粗钢产量降至391.8万吨的低点。经过近一年半的回升,2010年5月升至726.4万吨,累计涨幅85.4%。2010年下半年产量继续下降,11月份达到645.3万吨,粗钢产量下降11.2%。粗钢产量的变化与同期钢价的变化区间基本一致。预计由于美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放缓,其2011年的钢铁终端消费需求也将受到影响。
(2)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陷入困境。在告别了2009年1月至2010年上半年制造业的扩张区间后,2010年下半年制造业PMI继续下滑,9月至11月跌破50%,根本原因是生产指数和出口新订单指数一下子就下降。11月份,PMI指数降至47.3%,较上半年5月份54.7%的峰值回落7.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47.0%,比峰值下降10.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6.9%,较峰值累计下降9.4个百分点。
需求下降也导致产量减少。2009年2月以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日本的粗钢产量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趋势,2010年5月达到972.4万吨,日均粗钢产量为31.4万吨,与2009年2月的17.7万吨相比增加了13.7万吨,增幅为77.4%。虽然粗钢产能利用率大幅恢复,但粗钢产量仍低于危机前水平。2011年,日本经济似乎面临更加大的困难。随着日本政府刺激需求的一系列措施逐渐到期,加上日元升值等因素的叠加,该国2011财年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将明显放缓,需要大量债务来填补财政缺口。2010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预测其2011财年GDP年增长率为1.5%,将比2010财年的经济增长率低1.6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日本四周的国家,如中国、韩国、东盟等经济体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出现下滑。由消费和出口拉动的日本经济稳步的增长面临较大困难,需求下降必然导致钢铁消费减少。
(3)欧元区的经济前景似乎更为复杂。德、英、法等西欧国家复苏良好,而希腊、爱尔兰等国则陷入公共债务危机的羁绊,经济稳步的增长趋势极不平衡。欧债危机的直接原因来自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政府赤字较高的经济体是这场债务危机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011年欧债危机仍有蔓延风险,需求恢复增长的动力有所减弱。
从欧盟27国粗钢产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欧盟钢产量再次进入下降区间。虽然同比仍大幅度增长,但主要是受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与危机前的水平相比,欧盟的粗钢产量仍处于不稳定状态。CRU欧洲钢价指数已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钢价下跌主要是需求下降的结果。从欧洲工业生产总值指数来看,除了8-9月的季节性因素外,整体趋势也是振荡回落。2011年,欧盟经济稳步的增长不平衡的特征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德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会持续,英法等国也会出现持续增长。然而,欧洲其他几个国家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钢铁终端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不断上涨。原油、铁矿石、废钢和焦煤等钢铁生产原材料的价格都已升至今年顶配水平。展望2011年,钢价将保持坚挺,还在于钢价已经建立在较高的成本上。
1.2010年底原油价格再次逼近100美元,12月29日WTI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至91.03美元,2011年很可能再次达到每桶100美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下半年,WTI原油价格跌至每日31美元,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经济复苏推动油价上涨。虽然2011年经济提高速度放缓,但由于供需紧张,国际油价将持续上涨。国际能源署预测,2011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增加119万桶/日,但在供应方面,2011年石油输出国组织仅增加50万桶/日,来自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原油供应将减少25万桶/日;美元汇率下跌也成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美国决定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汇率暴跌,原油期货价格大大上涨。从2011年开始,美联储宣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将使美元长期相对弱势;此外,地理政治学因素,如朝鲜半岛焦灼的事态、伊朗核问题、伊拉克持续动荡等,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2.铁矿石是钢铁冶炼中最重要的原料,其涨价大使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减少相关成本的努力化为乌有。对进口铁矿石的高度依赖是中国钢铁企业在与CVRD和必和必拓等矿业巨头博弈时面临的两难境地。据相关统计,2009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生产的铁占我国生铁总产量的71.2%,而2007年仅为51.9%。2010年可能会减少,但还是会在65%左右。从进口渠道来看,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秘鲁等国是大多数来自。虽然中国在努力改变进口渠道单一的问题,但长期没办法摆脱CVRD、力拓、必和必拓的资源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作为需求方,不仅关注价格的变化,更关注供给的变化,在谈判桌上很难与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铁矿石巨头达成共识。很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预计在6.3亿吨左右,比上年增加6200万吨,增长10%左右。然而,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将不升反降。预计2010年进口量将低于上年6.28亿吨的水平。当然,这得益于国内铁矿石产量的大幅度增长。2010年前11个月,国内原矿量达到9.72亿吨,同比增加1.81亿吨,增长22.91%。实际上,国产铁精矿的涨价幅度与进口矿相当。得益于铁矿石的金额的上涨,国内矿山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这表明铁矿石的金额的上涨已经成功转嫁到钢铁生产企业的成本上。2011年,进口铁矿石的贸易仍然是卖方市场格局,在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3.废钢价格出现小幅上涨。CRU全球废钢价格指数到2010年底稳定在290点左右,全年平均275点,比2009年的190点上涨85点,涨幅44.7%。目前废钢炼钢成本高于铁矿石冶炼。从欧美的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废钢作为一种再生资源被大范围的应用于钢铁冶炼,铁矿石应用比例明显低于中国。从进口废钢的情况去看,我国废钢进口量与进口价格的涨跌成反比,即在进口价格高的区间,废钢进口量较低;进口价格下降,进口量又上升。从下图看2010年前11个月的进口情况,随着进口废钢均价呈上涨的趋势,废钢进口量出现一下子就下降。2011年居高不下的废钢价格进一步推高了钢价,尤其是欧美市场。
除了铁矿石和废钢价格持续上涨,冶金焦、煤炭等原材料成本也在上涨。澳大利亚受到需求强劲增长、澳元升值和国内资源税改革的影响。出口焦煤价格再次上涨已成定局。国内冶金焦和煤炭价格也在上涨。钢企感到沮丧的事实是,上游原材料涨价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钢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而钢企用来抬高钢价将新成本转移到下游钢铁行业的部分相对较少。
为了抑制钢铁产能的过快增长,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去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逐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对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和工作组织提出了明确的安排和要求;去年2月26日,副总理召开部分省市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淘汰落后座谈会;去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去年5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用铁腕手段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2006年6月的通知,钢铁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应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产能。截至2010年底,据工信部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分别淘汰落后炼铁和炼钢产能11172万吨和6683万吨,超额达成目标。由于大部分大中型钢铁企业已完成了设备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对以优秀人才为主要产能的小型钢铁企业冲击较大,使得优秀人才中市场供给减少,供需形势好于板材。2006年,十一五规划之初,我国钢板占比41.8%,而优秀人才占比高达48.1%。2010年,十一五末,董事会占比上升至45.4%,累计上升3.6个百分点;优秀人才比例降至44.7%;累计下降3.4个百分点。同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措施,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带动优秀人才需求快速上升。相对而言,板材需求较弱。预计2011年长材需求将继续上升,板材需求也将增长,但增速将低于优秀人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仅出口钢材2460万吨。2010年初以来,中国钢材产品出口有所恢复,钢材出口量连续4个月增长,6月份达到出口钢材562万吨,出口钢坯6万吨,相当于出口粗钢604万吨,回到2007年和2008年的出口规模。从出口钢材的价格变化来看,自2008年11月达到顶峰后长期处在下降趋势,2010年4月跌至谷底,累计价格下降42.7%。之后出口钢材市场价格有所回升,11月累计上涨33.3%,但仍未回到2008年的峰值。从出口钢材品种结构来看,板材和管材产品占全部出口钢材的76%,其中板材产品占59%,管材产品占17%。优秀人才仅占17%,铁路物资占1%;从出口流向来看,亚洲是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全部钢材出口的65%,其中以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主;其次是出口欧洲12%,主要出口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西班牙。再次是南美的巴西、北美和中美的美国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分别占钢铁出口的4.1%、2.4%和1.7%。2011年估计:
1.出口保持在低水平。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以来,钢材出口量逐月萎缩。预计2010年钢材出口量仅为4200万吨左右,其中下半年出口量预计为1800万吨,月均出口约300万吨。按此规模,预计2011年钢材出口量约为3600万吨。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预计管材出口量将减少,优秀人才出口成本上升的影响也将降低,板材出口比重将扩大。
2.进口规模变化不大。从进口钢材的品种结构来看,板材和管材占全部进口钢材的88%,其中板材和管材分别占85%和3%。优秀人才占9%,铁路物资占1%。2010年钢材进口量预计约为1640万吨,比2009年减少123万吨。近几年进口钢材规模变化不大,与国内部分高端钢材自给率不足有关。按照2010年的规模,2011年的进口量仍将在1650万吨左右。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信贷规模趋于收紧,市场流动性下降。
1.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整密集出台,市场流动性趋紧。到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实施了两年半。2011年,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一方面,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已形成;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形势越来越严峻。控制物价上涨已成为2011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货币信贷回归常态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的逐步发展。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减少流动性的目的。2010年,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10年最后两个月三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2010年第四季度,央行连续两次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上调至2.75%,比2008年底的利率高出0.5个百分点。随着通胀防控形势的变化,预计2011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调。
2.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增长。根据2010年新增信贷情况,2009年9.6万亿人民币贷款后,2010年1-11月累计7.44万亿,预计全年约8万亿。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回归稳定,M2供应量增速降至20%以下。按照2010年下半年5500亿元的中等水准,2011年新增信贷将在6.5-7万亿元之间。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需要,虽然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规模将低于2010年,但预计仍将保持在6.5-7万亿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
3.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全球通胀形势,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2010年11月,美国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刺激政策,即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美国国债。美国重启“印钞机”的效应将很快传导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所有主要市场,中国输入性通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由6月汇改前的6.8275上升至6.6227,上涨0.2048,涨幅3%。中国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货币对美元也在不断升值。2010年12月,澳元汇率最高为0.99,巴西雷亚尔汇率最高为0.58,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顶配水平。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值将持续上涨,同时国内通胀形势将进一步加剧。预计2011年人民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升值压力。
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将放缓,钢铁终端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将放缓。受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后续政策措施影响,钢铁产量继续保持较低增速;稳健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市场流动性,社会存量降至合理水平;美元的泛滥推动了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值不断上涨,推高了钢铁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出口成本。国内市场将形成高成本、高钢价、低效益的“两高一低”发展形态趋势。
下一篇:日产欧产美韩系列区别在哪里?【正文】在汽车市场上日产、欧洲、美国和韩国系列汽车各具特色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品牌特点、车型风格、性能优势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将从这几个角度对、欧洲、美国和韩国进行详细的比较。